PU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PU管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职称拥堵晋升难考核标准盼调整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0:51:30 阅读: 来源:PU管厂家

近日,记者走访多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到,可望而不可即的职称晋升、过度倚重科研论文的评价考核、教书育人全凭良心成为他们热议的话题。

然而,比起生活压力,他们更怕的是没有宽松公平的学术环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,期盼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教学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。

30名副教授争一个教授名额

从过去的“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”到如今的“讲师晋升副高都十分困难”,高校青年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正面临严峻的“职称拥堵”问题。

清华大学某院系副教授王老师今年39岁,2010年评上副教授。他说,现在系里一年只有一个评上教授的名额。30个副教授就争这一个名额,而且每年还新增两名副教授。

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程晓,也是39岁,6年前就被评为教授。他庆幸地说,从中科院遥感所博士毕业后,当了1年副研究员。这时,恰逢北师大刚刚成立这个研究院,正是缺人手的时候,于是2009年就提了教授。“我还是个‘土博士’,放在现在,肯定是不行的。”

北师大数学系的一名青年教师,8年前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后进入北师大。据其同事介绍,他教书兢兢业业,就是论文发得少,至今仍是讲师。

“高校两级分化现象很严重,位于底层的、刚博士毕业的教师,甚至无法有尊严地活着。”一位青年教师说,讲师税后一个月工资6000元,如学校提供住房还好些,若在外租房,房租就要占三分之一以上。

共青团北京市委的调查显示,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职称晋升困难、工作负担重、教学科研经费不足。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杨海滨介绍,以往从副高晋升正高很难,现在由讲师晋升副高都十分困难,副高职称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瓶颈。

期盼考核标准调整

“教学是个良心活”——多位教师如此表示。面对过度倚重科研论文的考核评价标准,能否坚守教书育人的良知,很好地平衡二者的关系,考验着他们每一个人。

不少教师忧虑地说,目前大学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。学生瞧不起老师,认为不好好备课,糊弄学生;老师认为学生不爱读书,没进取心。其中主要的原因是,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只占极小的比例,不论是评定职称还是提拔职务,主要都是看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项目。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说,现在有个很不好的倾向:科研做得不好的老师才去教书,教学成了二流三流老师的聚集地。

清华大学王老师遗憾地说,教师真正投入教学的时间不多。反观国外,有一批老师为教学投入很大精力。“我在国外上过流体力学老师的课,至今感慨没有上到过那么深入有收获的课。”

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也带来了急功近利的学术浮躁之风。“很少有人能坐得住冷板凳,刚开始研究就着急发论文,很难出成果。”王老师说,甚至有人将博士期间的论文不发,攒到工作期间再发。还有的青年教师,潜心几年研究一个问题,很多人质疑他不会干活。而拼命发论文的,反而升迁很快。

现在北京大学管理岗位工作的李老师,原本博士毕业后可以去国内某知名“985”大学教书。“但是该校要求填写3年内的科研成果承诺表,具体到预计拿到何种社科基金或出什么书。一想到学术有生产力的逼迫,就很紧张。所以我放弃了。”李老师说。

令青年教师感觉受“剥削”的是,很多项目申请都是“凭关系”,以致资源集中到少数人手里。多位青年教师表示,有“位子”就能搞到项目,再承包出去,这种项目转移的风气很不好。北京团市委的调查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说法:很多资源都集中在学术权威的手里,那些缺乏依附关系、相关资源的青年教师很难有机会,形成了高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强者越强、弱者越弱的“马太效应”。

他们表示,期待教育主管部门、学校能给老师教书育人的空间和科研学术的宽松环境,期待公平公正的科研项目申请体制。(记者关桂峰、李江涛、王晓洁、黄艳、方问禹)

抚顺订做西装

宁国设计工作服

文昌工作服制作职业装制作

遵义工作服设计